登山寶訓

主禱文和禁食的後半部分

2025 年 3 月 16 日 Duncan Whitty

登山寶訓

主禱文和禁食的後半部分


《登山寶訓~主禱⽂的後半部分與禁食》 2025年3⽉16⽇ 我不認為⾃⼰會有這個機會,但如果有⼀天我被邀請到⽩⾦漢宮與國王會⾯, 我的第⼀個考慮必定是找⼀個能夠教我應對的⼈。這個⼈應該熟悉與國王會⾯ 的禮儀,能告訴我何時應稱他為「陛下」,何時稱他為「殿下」,以及所有其他應有的稱謂。他會指導我如何進到國王的⾯前,如何與他交談。如果我有事情想請求國王幫忙,他也會告訴我應該如何提出請求。


我想,最適合幫助我的⼈應該是威廉王⼦或哈⾥王⼦。其中⼀位可能會對我說:「沒問題,我熟悉我⽗親的作風,我會告訴你如何進到他的⾯前,以及該說些什麼。」如果有這樣的指導,我⼀定會對他⼼存感激。這樣⼀來,我與國王的會⾯將會更加順利和有效,因為我已經知道該如何接近他。


我只是想提醒⼤家,每當我們禱告時,我們其實是來到宇宙的寶座前,來到萬王之王的⾯前。

如果我們⾯⾒神的時候,卻不去思考該如何來到祂⾯前,又該對祂說什麼,那將是極為不恰當的。


奇妙的是,神的獨⽣⼦親⾃教導我們,如何向全能的神稱呼,當我們來到祂尊貴的⾯前時,該如何向祂陳明我們的請求。《主禱⽂》正是和平之君親⾃教導 我們,如何來到祂⽗的⾯前。


當我們來到天上的寶座前,第⼀條禮儀規則就是:先談論神的⼼意,然後才談論我們⾃⼰的需求。然⽽,在許多禱告中,我們往往還未思考「神希望我禱告什麼」,便急不及待地把⾃⼰的「購物清單」呈上。


因此,《主禱⽂》教導我們,在提出個⼈需求之前,應先為神的三件事禱告~ 願祂的名被尊崇為聖,願祂的國降臨,願祂的旨意⾏在地上,如同⾏在天上。換句話說,主禱⽂的前半部分,是為神的榮耀提出的三個請求。

然⽽,神也賜予我們極⼤的特權,讓我們能夠向祂呈上⾃⼰的需要。我需要食物,我需要赦免,我需要免受邪惡的引誘。我需要神饒恕我過去的罪,也需要祂保守我,使我將來不陷入罪中。主耶穌在主禱⽂中特別提及這三個需求,並教導我們向神祈求這些事情。


主禱⽂是⼀個禱告的典範,是主賜給我們的禱告榜樣。

今天,當我們再次思想《主禱⽂》時,請試著思考如何根據耶穌的教導來調整你與主相交時的禱告⽅式。這是耶穌唯⼀明確教導我們的禱告模式。在聖經的其他地⽅,祂從未如此具體地賜下禱告詞,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對待。若我們願意照此實踐,必能使禱告更加有果效。


有些基督徒或許會感到驚訝,因為在《主禱⽂》中,耶穌竟然教導我們要為「赦免我們的罪」⽽祈求。他們或許曾經被教導,當我們信靠耶穌時,無論過去或將來的罪,都已經被耶穌的寶⾎潔淨遮蓋。


的確,當我們憑信⼼接受耶穌,神就視我們為清潔無罪的⼈。但當我們在世上⾏⾛時,仍然會染上「塵埃」。從整體上來說,我們已經被潔淨了,但某種程度上來說,我們的「腳」還是會弄髒。我們仍然會犯罪,⽽這些罪會影響我們與神的關係。因此,我們需要不斷向神求赦免。當我們這樣做時,耶穌就會俯身為我們洗去污點,擦去罪的痕跡。這個過程會持續我們的⼀⽣,因此我們必須持續向神求赦免。


然⽽,這裡有⼀個條件:如果我們不饒恕別⼈,神也不會饒恕我們的罪。

當羅伯特·路易斯·史蒂⽂森(Robert Louis Stevenson)居住在南太平洋群島時, 他每天早晨都會帶領家⼈敬拜,⽽敬拜的最後,總是以《主禱⽂》作結。然⽽,有⼀天,當他正在誦念《主禱⽂》時,突然從跪姿中站起來,離開了房間。由於他的健康⼀向⽋佳,他的妻⼦擔⼼他身體不適,於是跟著他出去,並問:「你還好嗎︖」史蒂⽂森只是回答:「我今天不配禱告《主禱⽂》。」


只要內⼼還存有不饒恕的靈,我們就不配禱告《主禱⽂》。 ⼀個⼈若沒有先與別⼈和好,他也無法與神真正對齊。當我們更能理解那些我們需要饒恕的⼈時,饒恕就會變得比較容易。每個⼈做事的背後總有原因。如果⼀個⼈待⼈冷漠、無禮、脾氣暴躁,或許是因為他內⼼正承受著擔憂或痛苦。如果他對我們充滿懷疑甚至厭惡,可能是因為他誤解了我們的話,或者因為某些錯誤的信息影響了他的看法。也許,他的性格使他在⼈際關係上舉步維艱,甚至在⼈⽣中屢遇困難。如果我們願意先試著理解, ⽽不是急於定罪,饒恕就會變得容易得多。


我們真的需要神赦免我們的罪,因此我們也必須不斷饒恕別⼈。 ⽽真正的饒恕,就是忘記。


只要我們不斷回想過去的傷害與冒犯,我們就無法真正饒恕。我們常常說:「我無法忘記某某⼈對我做的事。」或「我永遠忘不了某⼈在某個地⽅如何對待我。」


這些話語其實非常危險,因為如果我們不斷重複這些念頭,最終會讓⾃⼰無法在⼈性上做到遺忘,甚至會把這些記憶深深地刻印在⼼中,無法抹去。


有⼀位著名的蘇格蘭詩⼈、⼩說家和評論家安德魯·朗(Andrew Lang),他曾經為⼀位年輕作家的書籍寫過⼀篇非常友善的書評。然⽽,這位年輕⼈卻⽤惡毒且侮辱性的⾔辭來回應他。⼤約三年後,安德魯·朗與同為詩⼈的羅伯特·布 ⾥奇斯(Robert Bridges)同住,當布⾥奇斯看⾒朗正在閱讀某本書時,便驚訝地說:「那本書的作者不就是當年對你極不尊重的年輕⼈嗎︖」然⽽,讓布⾥奇斯⼤感意外的是,安德魯·朗完全不記得這件事了 ! 他早已將那次惡毒的攻擊拋諸腦後,連⼀絲記憶都沒有。布⾥奇斯感嘆道:「饒恕是⼀個偉⼤的⼈所擁有的品格,但能夠忘記,才是真正的崇⾼。」基督寶⾎的潔淨⼤能,不僅能洗去我們⼀切的不義,甚至能洗去我們的記憶。


事實上,神掌管祂的記憶是何等奇妙!聖經中神親⾃應許:「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,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。」(耶利⽶書 31:34)


《主禱⽂》的最後⼀個請求是:「不叫我們遇⾒試探,救我們脫離兇惡。」(或「救我們脫離那惡者。」)


 這簡單來說,就是求神保護我們免受試探。「⽗啊,不要讓我們陷入試探︔若我們正⾯對試探,求祢拯救我們脫離邪惡。」這是⼀個求神保護我們免於將來犯罪的禱告。


罪是我們最⼤的敵⼈。 我們常常容易受到誘惑,去做⼀些我們認為有趣或有利的事,即使我們明知那是錯的。我們很容易被誘惑去違背天⽗,⽽這最終只會帶來痛苦與遺憾。因此,我們極其需要兩樣東西:

 1.  赦免過去的罪

 2. 保護我們免於將來的罪


這兩樣對我們來說,就像每天的飲食⼀樣重要,就像我們每天都需要桌上的食物⼀樣~這是我們⽣命中無比關鍵的需要 !


我們很容易陷入罪中,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禱告,求神拯救我們脫離罪惡。


說到食物,有時候我們可能應該刻意少吃⼀餐,甚至跳過⼀兩頓飯。為甚麼呢︖


因為當你選擇不進食,並將這個⾏動與禱告結合,也就是說,當你禁食並禱告時,你的屬靈⽣命將會獲得極⼤的益處,⽽且你的身體可能也會變得更健康 !


因此,耶穌在教導主禱⽂後,隨即談到禁食。祂說,禁食要私下進⾏,不要讓⼈知道,也不要⽤來炫耀。但耶穌也說:「

當你們禁食的時候……」這表明祂預期⾨徒會禁食。


耶穌並沒有明令我們必須禁食,新約聖經也沒有這樣的誡命,禁食是⾃由選擇的。然⽽,耶穌的確假設祂的⾨徒會禁食。在《⾺太福⾳》的後續章節,耶穌曾說:「但⽇⼦將到,新郎要離開他們,那時他們就要禁食了。」(⾺太福⾳ 9:15)


耶穌就是那位新郎,我們是祂的⾨徒。在這個時代,祂已經離開我們,升上天上,直等到祂再來的那⼀天。因此,耶穌的意思是:在這段主不在我們身邊的時期,祂的⾨徒將會禁食。


那麼,禁食的⽬的究竟是甚麼呢︖


1. 禁食能增強我們的謙卑感,讓我們更倚靠主。這是因為當我們感到飢餓與身體虛弱時,會不斷提醒我們,⾃⼰並不是真的強⼤,⽽是極度需要主的供應與幫助。舊約中的祭司以斯拉(Ezra)曾帶領⼀⼤群猶太⼈,從巴比倫前往耶路撒冷。他們攜帶⼤量⿈⾦與⽩銀,這趟旅程漫長又危險,途中盜賊四伏。其實,以斯拉本可以向巴比倫王請求派遣軍隊護送他們。但他不敢開⼜,因為他早已向王宣告:「神的⼿必保佑我們,施恩與我們」。


因此,以斯拉選擇了⼀個不同的⽅法~他說: 「我在亞哈瓦河邊宣告禁食,為要在我們神⾯前刻苦⼰⼼,求祂使我們和婦⼈ 孩⼦,並⼀切所有的,都得平坦的道路。」(以斯拉記 8:21) 驕傲是最致命的罪之⼀~⾃視過⾼、藐視他⼈、傲慢⾃⼤。那麼,我們該如何對付驕傲呢︖ 禁食就是⼀個⽅法 ! 以斯拉和猶太⼈透過禁食,謙卑地來到神的⾯前,向祂禱告求助。在《申命記》第八章中,神曾帶領以⾊列民進入曠野,讓他們忍受飢餓,為的是要使他們學習謙卑。⼀些飢餓,能夠帶來謙卑。如果我們總是衣食無憂,⽣活過得太安逸,很容易產⽣驕傲的⼼。 禁食,就是打破這種驕傲的⽅式。


2. 禁食能幫助我們的禱告⽣活禁食應當與禱告結合。 當你禁食時,要禱告。 禁食讓我們能夠專注於禱告,因為我們不再需要花時間準備食物、進食、甚至清理碗盤。當我們省下⼀餐或數餐的時間,我們可以將這段時間完全投入在禱告中。 禁食能為禱告增添⼒量。先知以賽亞曾指責以⾊列⼈,他們禁食的態度錯誤,因此無法讓神聽⾒他們的聲⾳:「你們今⽇禁食,仍求利益,互相爭競,以兇惡的拳頭打⼈︔你們禁 食,不可使你們的聲⾳聽聞於上。」(以賽亞書 58:4)


但從以賽亞的話語中,我們可以明⽩,若以正確的態度禁食,就能使我們的聲⾳被神聽⾒。屬靈作家 Arthur Wallis 曾說過:「禁食的設計,是為了讓⼈的代求更具鋒芒, 讓⼈的懇求充滿能⼒。」 當⼀個⼈願意放下身體的基本需求,專注於禱告,他就是在表達⾃⼰的決⼼。 他顯⽰出⾃⼰正全⼼全意地尋求神,並且不願輕易放棄,直到神回應他的禱告。 禱告並不只是單純地向慈愛的天⽗祈求供應,⽽是⼀場屬靈的爭戰。 禱告是⼀場摔跤(wrestling)。在禱告的世界裡,存在著敵對勢⼒,也有屬靈的攔阻。看看但以理的故事(但以理書 10 章)。當但以理得到異象卻無法明⽩時,他選擇禁食 21 天。


這並非完全禁食,他仍然進食,但極為克制。直到 21 天之 後,天使才終於來到,但以理⾯前,解釋異象的意義。 這位天使告訴但以理,從禱告的第⼀天起,他的話就已被神垂聽,但他卻被波斯魔君(即掌管波斯的邪靈)攔阻了 21 天。直到天使長⽶迦勒來幫助他,他才得以突破屬靈的阻礙,來到但以理⾯前。這段經⽂清楚說明,有時候我們的禱告會遭到敵擋。神想要回應我們,但撒但正在阻擋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堅持不懈地禱告,有時甚至需要藉著禁食來突破這些阻⼒。


禁食是極有能⼒的。你是否正為某事禱告,卻遲遲未⾒突破︖你是否正在為所愛之⼈代禱︖你是否正在為⾃⼰的⽣命、健康、事業或某個重要的事情尋求神的回應︖你有試過禁食禱告嗎︖禁食與禱告能讓神看到你是何等認真。這樣的禱告,往往能帶來突破。Arthur Wallis 在他的書《禁食》裡寫道:「神在賜給我們禱告的特權之外,還加上了禁食,使我們擁有⼀件強⼤的屬靈武器。然⽽,教會卻幾乎忽略了它。她把禁食這件武器丟棄在某個⿊暗的角落,任由它⽣鏽。數個世紀以來,它幾乎被遺忘了。」難怪今天的教會如此掙扎……


3. 禁食是⼀種⾃律的操練。當我們刻意克制⾃⼰的食慾,拒絕原本渴望的食物,這也會加強我們對抗罪惡的能⼒。我們學習控制身體的渴求,也就更能控制⾃⼰的⼼,抵擋那些本可能讓我們陷入試探的誘惑。當我們願意⽢⼼接受禁食這種⼩⼩的苦楚,我們就會更有能⼒去⾯對更⼤的挑戰,甚至能為了義忍受更深的苦難。


4. 禁食不只是身體上的操練,它同時也能提升我們的屬靈與⼼智的警覺性。當我們暫時放下物質世界的需求(例如食物),並且專注於尋求神,我們的⼼靈會變得更加敏銳,對神的同在也更加清晰。因為身體不需要消耗⼤量能量來消化食物,我們的思想會更加清晰,⼼靈也更容易領受從神⽽來的啟⽰。這讓我們可以專注於那些真正重要的、永恆的屬靈事物。如果你渴望聽⾒神對你說話,或正在尋求祂的引導,想知道下⼀步該怎麼⾛。就開始禁食與禱告吧 !在《使徒⾏傳》13 章,安提阿教會的⼀群信徒在敬拜神的時候,他們正在禁食。就在那時,聖靈向他們說話,指⽰他們要將保羅和巴拿巴分別出來,差派他們出去傳道。


5. 禁食使我們在靈命上更剛強。在《⾺可福⾳》9:29,⾨徒問耶穌為什麼他們無法趕出某種污鬼時,耶穌回答:「這⼀類的鬼,非⽤禱告(和禁食)是不能趕出去的。」(部分早期希臘抄本包含「禁食」)⾨徒因為缺乏⾜夠的禱告與禁食,導致他們在靈裡不夠剛強,無法像耶穌⼀樣趕鬼。


這說明了:禁食會提升我們的屬靈能⼒,讓我們能夠更有權柄地⾏使神所賜的能⼒。有時候神會帶領我們禁食,但我們也可以主動選擇禁食,就像我們不需要每個主⽇問神:「今天要不要去教會︖」固定參與主⽇崇拜是⼀個健康的屬靈習慣,⽽禁食也是。聖經⿎勵我們禁食,所以我們不⼀定要等待天上有聲⾳來指⽰我們才去做。


當然,在進⾏禁食之前,求神賜下智慧,指引我們如何禁食是很重要的。如果你從來沒有嘗試過禁食,我⿎勵你可以這樣開始:

 i. 先試試跳過⼀餐,把原本⽤來吃飯的時間改為禱告與親近神的時間。

ii. 記得多喝⽔!禁食期間需要補充⾜夠的⽔分,以確保身體健康。

iii. 不要擔⼼饑餓感。 當我們說「我餓壞了 !」,其實只是身體習慣了固定的進食模式。

iv. 隨著時間延長,饑餓感會減弱。 事實上,⼈的身體可以承受長達 40 天的禁食(在有⾜夠⽔分的情況下),⽽禁食還有助於身體排毒!可能有⼈會說:「禁食會影響健康。」其實恰恰相反,適當的禁食對身體有許多好處,能幫助清除體內毒素,促進整體健康。如果你想提升你的禱告⽣活,禁食是⼀個很好的⽅法。


你可以嘗試把禱告模式調整得更符合《主禱⽂》的結構:

~先關⼼神的國度與旨意(「願你的國降臨,願你的旨意⾏在地上」)。

~然後再求個⼈所需(「我們⽇⽤的飲食,今⽇賜給我們」)。

這樣的禱告⽅式,能幫助我們的⼼先對焦於神,⽽不是⼀開始就專注於個⼈需求。 

講道分享
Share by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