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教信仰可以這樣總結: 神是宇宙的創造主,也是天⽗。祂⼀直只有⼀位愛⼦的獨⽣⼦ ~耶穌基督。然⽽,祂渴望擁有更多兒女,因此差遣祂的兒⼦耶穌來到世上,向祂所創造的 ⼈類發出邀請:「來吧,成為我⽗家的兒女。」
有詩⼈曾說:「這個世界就像⼀座孤兒院,住滿了沒有⽗親的⼈。」這句話確實很真實。若 你未曾認識耶穌基督為救主,你其實就是孤兒,活在這浩瀚的宇宙中卻沒有天⽗。然⽽,當 你認識神為你的⽗,宇宙便會變得截然不同。在你認識神之前,世界是冷漠無情的︔但當你 認識祂後,這世界就成為了你的家。
我想起⼀個⼩女孩的故事。她獨⾃坐在⽕⾞⾞廂內,有⼈問她:「你不害怕⼀個⼈旅⾏ 嗎︖」她回答:「當然不怕,我爸爸正在駕駛這列⽕⾞呢!」作為天⽗的兒女,我們也是這 樣。有⼈可能會問:「你不害怕這個龐⼤的宇宙嗎︖你不害怕全球暖化嗎︖你不害怕普京 嗎︖你不害怕死亡嗎︖」答案是:「當然不怕,我的天⽗正在掌管宇宙。」
今天早上,我們要向耶穌學習,看看祂如何形容祂的天⽗~也就是我們的天⽗。在這段登山 寶訓中,耶穌多次提到「你們的天⽗」,祂要讓我們知道天⽗對我們的期望,以及祂想為我 們成就的事。
耶穌特別提到三件事:施捨窮⼈,這是天⽗所喜悅的︔向神禱告,這也讓祂喜悅︔以及禁 食,這同樣讓祂喜悅。 或許你對第三點~禁食~感到驚訝。
但事實上,耶穌認為祂的⾨徒理應禁食,並教導我們如何正確地進⾏。祂說:「不要炫耀。」
不要炫耀你的敬虔,不要在⼈前表現出你對神的虔誠。當你施捨窮⼈時,不要吹號張揚,不要把它發布在社交媒體上,甚至不要讓你的左⼿知道右⼿所做的事。換句話說,你要悄悄地施捨,甚至連你親近的朋友或家⼈也不知道,這樣你就不會因⼈的稱讚⽽得著回報,⽽是天⽗在暗中察看,並親⾃報答你。
當你禱告時,也不要裝出⼀副神聖的樣⼦,在公眾場合誇耀⾃⼰的屬靈程度。相反,你應該進入內室,關上⾨,單單向你的天⽗禱告。這樣,你是真⼼向天⽗禱告,⽽不是為了讓別⼈聽⾒⽽禱告。
此外,耶穌教導我們禱告時要直截了當,不需使⽤冗長的詞句來企圖感動神。⽤「KISS 原 則」~「保持簡單」(Keep It Simple, Stupid)來禱告!
⼽登·⾙利(Gordon Bailey)曾說過:「試想像⼀個⼩男孩的⼿指被⾨夾住,他會說『哦, ⽗啊,求你速速來幫助我』嗎︖」當然不會,他只會⼤喊:「爸!救我!」事實上,我們當中的⼤部分⼈都希望能夠禱告得更好。
⼤多數基督徒都知道⾃⼰在禱告⽅⾯仍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⽅,也希望⾃⼰的禱告更加有果效。因此,耶穌為我們提供了清晰的指引,教導我們應該如何禱告,並賜下了⼀個模範禱告,即「主禱⽂」。
「主禱⽂」是⼀連串的請求,我們在禱告時是在向神求取所需。⽽基督徒的禱告,基本上就是向神說話,向祂祈求。禱告不是冥想。或許有些基督徒認為冥想是⼀種更⾼層次的禱告, 但這並不是耶穌的教導。若我們細閱耶穌所有關於禱告的教導,95% 都與祈求有關 !對耶穌⽽⾔,禱告就是向神說話和祈求,⽽不是單單思想。
那麼,如果神早已知道我們的需要,為何我們還要祈求呢︖ 這裡有⼀個經典的例⼦。有⼀位著名的⼩提琴家,他的女兒也學習⼩提琴,但卻不是向⽗親學,⽽是向另⼀位技術遠不及⽗親的⽼師學習。
有⼈問這位⽗親:「為何你不親⾃教導你的女兒,⽽讓她跟隨⼀位技術較低的⽼師呢︖」這位⽗親回答:「我很希望能親⾃教導我的女兒,但我必須等待她主動來請求。某些事情,唯有當她準備好時,我才能傳授給她。」
這就是⽗親與兒女之間的真正關係。神知道我們的需要,但有些事情祂不會⽴即賜予,祂要等我們準備好,並向祂祈求。我們絕對不能以為禱告不需要祈求,因為若我們不禱告,神很多時候就不會介入。祂正在等待我們的禱告,等待我們呼求,然後才會出⼿⼲預。
世界上⼤多數⼈都會禱告,各種宗教、⽂化背景的⼈都在祈禱。然⽽,基督教禱告與其他宗教的禱告最⼤的不同之處在於~我們是向⼀位與我們有⽗⼦(⽗女)關係的神禱告。
你可以寫信到⽩⾦漢宮,請求與英王查理斯⾒⾯,但你⼤概不會成功,甚至你的信可能只會送到某位秘書的⼿上。然⽽,威廉王⼦或哈⾥王⼦卻可以隨時進宮與國王談話,因為他們是王的兒⼦。
當你歸向耶穌時,你就成了萬王之王的兒女。你的禱告能直接進入神的寶座前,因為祂是你的⽗親。這個關係的確⽴,使我們的禱告與眾不同,也讓我們得到許多祂的回應。
祂正等待著你,邀請你來到祂⾯前。聖經多次⿎勵我們⼤膽來到神的寶座前,向祂祈求。《聖經》路加福⾳中同樣記載了主禱⽂,與⾺太福⾳的版本非常相似。在路加的記載中,耶穌對⾨徒說:「你們禱告的時候,要這樣說……」 「你們禱告的時候,要這樣說。」有⼀條問題想問你~你禱告時是只在腦海中思想,還是會⼤聲說出來︖ 這裡有個⼩提⽰ !如果你獨⾃禱告時經常無法專⼼,思想總是飄來飄去,或者思緒繞圈⼦⾛不出來,那麼就不要只是「思想」你的禱告,⽽是⼤聲說出來。把禱告說出⼜會更容易集中精神,⽽不只是停留在思考層⾯。這是我的建議。
不過,主禱⽂是⼀篇設計給群體使⽤的禱告,是為⼀群基督徒⼀起祈禱⽽設的,適合教會聚集時、⼩組禱告時使⽤。當然,你可以獨⾃誦唸主禱⽂,這也是很好的。但耶穌教導我們要說「我們的⽗」,「今⽇賜給我們⽇⽤的飲食」,⽽不是「我在天上的⽗」,「今⽇賜給我⽇⽤的飲食」,「赦免我的罪」。
在我們的早堂崇拜中,每週主⽇早上我們都會⼀起誦唸主禱⽂,⼤家已經熟記於⼼。我⼩時候,母親教導我們四個孩⼦在每晚飯前輪流禱告主禱⽂,每天由其中⼀個孩⼦誦讀,因此我們很早就學會了。 不過,我得承認,當時我並不太理解其中的意義 !我其實不知道⾃⼰在禱告什麼 !但至少, 我們從⼩就學會了。作為⽗母,這是⼀個很好的教導~教導你的孩⼦主禱⽂,這將會伴隨他們⼀⽣。
我曾聽過⼀個⾒證,有⼀位男⼦被有毒的⽔母蜇傷,在救護⾞上奄奄⼀息,當時他並非基督徒。但在那⼀刻,他努⼒保持清醒,以為⾃⼰快要死去。就在這個時候,他突然想起母親在他童年時教導的主禱⽂,他便⽤主禱⽂向神禱告,求神赦免他的罪,並按照禱⽂的內容赦免傷害過他的⼈。就在那刻,他決志信主。他最終康復了,後來更來到愛丁堡的⼀間教會分享他的⾒證。我親⽿聽⾒他的故事~因為母親曾經教導他主禱⽂,在他⽣命的最後關頭,他記起了這個禱告,並因⽽悔改信主。
其實,我們在禱告時往往會很⾃我中⼼,專注於⾃⼰的需要。神當然希望我們為⾃⼰的需要祈求,但在這裡,耶穌教導我們,禱告應當先關⼼神的旨意,⽽不是先求⾃⼰的需要。主禱⽂的開始是幾個與神有關的請求,然後才是幾個與我們個⼈需要有關的請求。
我們應該先為神的⼼意祈求,然後才求⾃⼰的需要。
主禱⽂的開頭是: 「我們在天上的⽗,願⼈都尊你的名為聖。」
「願⼈都尊你的名為聖」,這是⼀個請求,希望神的名被世⼈尊崇、敬畏。這句話也是⼀種讚美,宣告神的名是聖潔、⾼舉的。
然後禱告說:「願你的國降臨。」這是什麼意思︖神的國度是什麼︖
下⼀句話給出了答案: 「願你的旨意⾏在地上,如同⾏在天上。」
神的國度就是祂的旨意在地上得以實現,如同在天上完全地實⾏⼀樣。
在天堂,神的旨意完全被成就,但在地上,卻有許多違背神旨意的事情發⽣。神的國度,就是神的旨意在地上像在天上⼀樣被實⾏。那麼,神的國度是怎樣的呢︖其實就是耶穌的事⼯。耶穌是神的君王,當祂來到世上時,祂帶來了神的國度,祂施⾏神的統治。
無論祂⾛到哪裡,祂都藉著聖靈的能⼒醫治病⼈、趕逐污鬼,祂釋放被捆綁的⼈,帶來喜樂與歡欣 !這就是神的國度降臨在⼈間 ! 耶穌說:「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,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。」(⾺太福⾳ 12:28)
所以,只要聖靈在運⾏,那裡就有神的國度。⽽耶穌的事⼯中,聖靈的能⼒何等強⼤! 保羅也說:「神的國……就是公義、和平,並聖靈中的喜樂。」(羅⾺書 14:17) 在耶穌的三年事⼯中,我們看⾒公義、和平和聖靈中的極⼤喜樂。
耶穌這位君王把神的國度帶到地上,天堂的喜樂、和平和公義都降臨在地上了。
然⽽,撒但仍然在這個世界掌權,這就是為何世上充滿邪惡、罪惡、缺乏和平和喜樂。但因著耶穌的死與復活,神的國度可以突破⿊暗臨到世⼈。有⼈可能會問:「我以為神已經在掌管這個世界︖」的確,神在終極意義上是掌權的。
但因著⼈類的悖逆,選擇離棄神,撒但便在這世上擁有很⼤的權勢。我們活在⼀個有兩個國度、兩個權柄彼此爭戰的世界~撒但的國度與耶穌的國度。⽽主禱⽂顯⽰了我們有⼀個角⾊,就是禱告求耶穌的國度降臨。
有⼀天,耶穌將會親⾃再來,完全掌權,徹底戰勝撒但。但在此之前,神的國度已經開始降臨,
例如:
耶穌教導我們要祈求神的國降臨。所以,我們應該在個⼈禱告和教會禱告中,把這個禱告納入其中。
為Corstorphine禱告,為愛丁堡禱告,為⾹港禱告,求神的旨意成就在地上,如同在天上⼀樣!
所以,主禱⽂的上半部分是關於神的優先事務~使祂的名被尊崇,使⼈們順服祂的王權,並讓祂國度的祝福在這個世界上得以實現。這些都是祂的⾸要關注。主禱⽂後半部分是關於我們的需要。「我們⽇⽤的飲食,今⽇賜給我們。」
「今⽇賜給我們⽇⽤的飲食。」不是「賜給我⽇⽤的飲食」,⽽是賜給我們所有⼈~我們的教會、我們的⼩組~我們每⽇所需的食物,⾜夠我們未來 24 ⼩時的供應。在耶穌的時代, 糧食是⼀個問題。⽽在我們的⽂化中,我們通常不⽤擔⼼食物,因為我們有冰箱和冷凍庫裝滿食物,甚至如果食物不夠,附近的 Morrisons 超市也可以隨時補給。但我們仍然有其他實際的需要,⽽耶穌在這裡教導我們,要為這些實際的需要禱告。
在設得蘭群島(Shetland Islands)有⼀位慈祥的⽼婦⼈,她住在⼀間⼩農舍裡,樓下是⼀個房間,⽽閣樓則是她的臥室,她就在那裡的地板上鋪著床墊睡覺。通往閣樓的是⼀架垂直靠牆的梯⼦。這位⽼婦⼈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,隔壁的鄰居偶爾會在晚上過來探望她。⼀天晚上,鄰居剛好在場,看到⽼婦⼈準備上床休息。她⾛到梯⼦前,抓住梯⼦,然後停下來,低下頭,閉上眼睛。
鄰居問道:「你到底在做什麼︖你還好嗎︖」
⽼婦⼈回答:「我只是在求主幫助我爬上去。」
鄰居驚訝地說:「你不會真的覺得神會在意你爬不爬得上梯⼦吧︖」
⽼婦⼈接著說了⼀句極具智慧的話:「如果祂連⼩事都不能幫助我,那我就不會信靠祂來處理⼤事。如果祂不能幫助我在地上的事,我又怎能信靠祂在天上的事呢︖」
她的領悟是深刻的~在我們的⽣命中,沒有任何細節是微不⾜道、實際到超出神的關⼼範圍的。如果我們有真正的需要,無論那需要是什麼,都可以帶到神⾯前禱告。
當你遺失鎖匙或電話時,會否禱告︖當你需要尋找停⾞位時,會否禱告︖
其實,應該將神融入⽣活中每⼀件事。如果知道教會有⼈正⾯對經濟困難,例如付不起帳單、付不起房租,我們也應該為對⽅禱告。「我們⽇⽤的飲食,今⽇賜給我們」,其實就是向神為我們⼀切所需禱告。
我發現,耶穌教我們的這段簡短禱告,背後有很多可以深入探討的內容。雖然這個禱告好簡單,但卻非常有幫助。下次我會繼續講解這段經⽂,但在此期間,我建議⼤家可以⾃⼰去祈禱,或者在⼩組裏祈禱,同時將這段禱告的原則應⽤在⽇常的祈禱⽣活當中。